新闻动态

我院组织召开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编辑研讨会

微信图片_20240523165636.jpg

522日上午,由我院组织的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编辑研讨会在河南博物院召开,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主持会议。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德海,河南博物院原副院长李宏,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郑州大学考古学院院长陈朝云,河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丽娜,我院副院长杜学霞,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一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孙儒起,河南博物院研究部主任武玮,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三级调研员王凯,河南博物院馆员贺传凯,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博士陈立长参与本次会议。

编纂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河南卷》(以下简称《图谱·河南卷》)是河南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系统性少数民族文物整理工作。我院受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河南省文物局委托,牵头承担《图谱·河南卷》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全面梳理河南各少数民族代表性、典型性以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程的文物和相关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张得水详细解读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编纂工作指南,明确了编纂工作的原则、方法和要点。他指出,《图谱·河南卷》收录的文物包括: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遗存下来的古代民族的代表性文物;少数民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重要文化内涵的代表性的近现代民族文物;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涉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代表性文物。按照分类原则又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根据入编标准和分类原则,各位专家和学者在会上对前期搜集的不可移动文物目录及可移动文物目录进行逐一讨论,遴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文物。

《图谱·河南卷》的编纂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河南地区各民族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编纂体例和内容要求,以文物目录为基础,持续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做到内容的图文并茂,更好地展现河南省各民族文物独特魅力,保质保量完成编纂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