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张震宇

第二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层论坛的主题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确定这样的主题非常必要,也十分及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完善全国城镇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力、带动力,赢得全球城市竞争做出的重大的战略部署。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七大战略之一,这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截至目前,我国被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有九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这九个城市中都是我国七大国家级城市群,也就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以城市群为主题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国家中心城市为牵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为抓手,推动城市群高质量的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新时代我国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2017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城市群为主题,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的形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城市群为主题,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最近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以城市群为主题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也在《关于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指导意见》上要求,以推动统一的市场建设、基础设施的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的共保共治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的城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具有突出的位置,在美国和欧盟的地域尺度上,国家的战略职能都是由若干中心城市组成的中心城市网络共同承载的。从我国确定的九个国家中心城市来看,也都居于国家区域中心节点和枢纽关键的位置,具有管理集聚、综合服务、空间辐射、综合枢纽和生态文化等多样性的综合功能。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这9个城市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国际化等多个方面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作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也要看到,城镇化进入质量并举的发展阶段面临新要求、新挑战,比如城市病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大城市资源紧张、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如何坚持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城市发展的高质量导向,缓解城市病,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探索。2017年4月,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时指出,现在中国经济从东西差距变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距,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诸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地理因素、人才供给、新经济发育、体制机制等等,如何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同样需要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就河南和郑州来讲,一方面全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五大主导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态势良好,2018年也是郑州历史上难忘的一年,实现了三个突破,一个是生产总值破万亿,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均生产总值破10万元,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和高质量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之上。另一方面,无论从郑州来讲,河南来讲发展都存在突出的瓶颈和短板,特别是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产业层次偏低、创业基础薄弱、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发展空间狭小等等。河南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据2018年统计,我们18个省辖市人均生产总值总最高和最低的差3.3倍,人均财政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差到了8.5倍,城镇化率最高和最低的差了31个百分点。我们河南有105个县市,在这105个县市里面,人均生产总值最高和最低的差5.8倍,可能高的都集中在郑州了,人均收入差别更大,高达20倍之多,所以无论省辖市之间、市县之间,发展差距都非常大,这里面集中表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还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最近,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就乡村振兴和“三农”问题发展做了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把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结合起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学和实战的大家黄奇帆市长提出,郑州作为超大城市有“一二三四”四个目标,就是我们的面积要占到全省的10%,人口要占到全省的20%,GDP要占到全省的30%,服务业要占到全省的40%。目前,虽然去年取得了三大突破,但是距这四大指标差距非常之大,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与此同时,郑州作为超大城市,还有三个历史使命,就是郑州都市圈的领头羊,还有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枢纽,这三大定位和这四个目标都为郑州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这也是郑州市新时代的义务、责任和担当,更是伟大的历史使命。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张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