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城镇化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去年10月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四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第二个文件是国家发改委今年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城市圈的指导意见》,第三个文件是国家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第四个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这四个文件基本上把十九大以后新时代中国城镇化的方向、路径、重点说清楚了。
这四个文件密集出台,不是偶然的,它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城镇化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当然统揽这四个文件仍然有不足,我们国家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过程中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城市的更新和改造,这四个文件基本没有涉及到,现在偏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城市的更新改造,而在这四个文件当中在这些方面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但是整体上以上十个变化已经能够充分说明中国城镇化目标新、任务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从这几个文件可以清晰看出来,中国的城镇化还未进入下半场,现在进入一个中盘或者叫中场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任务很重,目标很远大,任务也很重。在前一段城镇化发展基础上还有几个任务要做,一个是要继续提升中国的城镇化率,使其达到发达国家的80%左右。二是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使城市居民在就业、健康宜居和生活品质上有充分保障。三是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四是以智慧、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对城市进行更新和改造。
布局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中心城市的任务,城市群的任务从国家规划讲是城镇体系中间最高层级,肩负国家使命,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区域发展。但是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理解,它的主要使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引领大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空间结构优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过去我们都强调产业发展,但是现在有几个重点需要认真培育,就是要成为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和消费中心,如果没有这几点,可能支撑不了这个城市在国家中的地位。
按照现代化传媒理念,要有内容,还要有渠道,有流量,最后实现价值变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注意补短板。首先是我们有先进的运营监管服务平台,但是还没有强大的本土化电商,就好像我们有机场,没有航空公司,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缺陷,机场做得很好,但不是航空公司的基地公司、总部公司。第二是金融、物流、信息产业不够强大。第三是我们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第四是本地域的制造业支撑能力不足,第五是理论研究、专业人才保障、运营环境、服务理念还需加强,跨境电商我们的模式遥遥领先,但是支持它的东西远远不够。
所以说我们在新一轮的全球化和技术革命风口上要努力去做。第一个是数字经济到一定规模了,但是还要发展数字贸易,在做数字贸易的时候有很多工作需要创新,包括国际贸易多边谈判中,怎么样利用我们的模式创新和市场规模优势来取得市场的定义权、话语权,更多推进中国方案,数字贸易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怎么解决?郑州要积极去做,现在已经有一些初步研究,但是我们和国外理解的数字贸易不一样,我们是数字化贸易,他们是数字品的贸易。第二要丰富内涵,要抓住5G商用、区块链技术等创造更多发展场景,为大众消费升级提供更多新动能、新供给和新选择。第三是我们现在有一个非常有雄心的规划,但是我们的产业链没有塑造出来,我们不能光要那点流量,充其量达到200、300亿,这很不够,200、300亿对国家中心城市城市来说有什么?税是关税,我们要把它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和产业生态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物流链、金融链、制造业链、创新链、文化链、贸易链、数据链、综合服务链等等,出口、进口、B2B、B2C等等业态非常丰富,将来互联网条件下这种贸易是碎片化的,但它是海量的,我们利用我们自己的模式创新把它形成贸易集成,我们都需要做。比如说纸尿裤、奶粉都需要从国外买,难道不能在郑州分装、生产吗?还有粮食的精深加工,我们不能加工以后再出口吗?有这么个平台,又有这么方便的交通和发达的物流系统,如果产业不做足工夫在郑州发展,形成一个外籍产业链,就愧对前一段的创新,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去年郑州有三个突破,一千万人口、一万亿GDP、人均GDP达到10万,这是郑州三个重大突破,很多城市不可能三合一一次性冲线过关。但是这一千万人口是郑州市全域人口,城镇化率73.4%,真正的城镇化人口才734万,郑州中心城市真正算城市规模,你是特大还是超大,它算的是中心城区人口。所以我们要扎扎实实在这方面发展我们的产业,发展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消费,吸引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向郑州流动,使郑州成为一个创新城市、年轻的城市。
(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顾问 张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