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不仅有利于大幅提升郑州作为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能级,强化郑州的辐射带动和引领发展功能作用,同时也为我省加快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推进郑开同城化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多措并举,应紧紧抓住以下五个方面的着力点:一是空间形态同城化:构筑同城化的平台载体,加强城市空间联系联结。
空间形态同城化就是在郑开两座城市之间的巨大空间范围内,通过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引领、强化生态廊道、交通廊道、产业廊道、文化廊道等轴带的牵引带动,挖掘不同空间节点的高质量发展潜能,着力打造郑开同城化发展的平台载体,在一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推进,示范引领同城化发展,同时,不断在空间上实现“点”破、“线”连、“片”扩,由点扩大成片,由线构网成面,辐射带动郑开城市形态同城化快速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同城化:构建同城化的联通网络,促进“城市流”高速流动起来。
基础设施同城化就是实现郑州开封两座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全连接和有效联通。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先行官”,也是同城化的联系纽带和桥梁,更是实现生产要素同城化的媒介和管道。城市流,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产业流、技术流、公共服务流等,通过“同城化”的基础设施,使两座城市之间毫无障碍地高效流动起来,是同城化发展的活力和未来所在。三是产业体系同城化:推动三次产业关联协调发展,夯实同城化的经济基础。产业体系同城化,意味着郑开的三次产业发展要尽可能实现错位、互补和链式发展,最大限度避免“同构化”问题,进而建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体系同城化,或者三次产业的同城化发展是郑开经济同城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郑开同城化的内在动力所在。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同城化了,相对来讲更加有利于推动其他方面的同城化。这就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突出传统特色和比较优势,瞄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通过统一规划和统筹布局,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实现产业的同城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进而形成同城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公共服务同城化: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均等化,筑牢同城化的社会基础。
公共服务同城化,就是要实现郑开两个城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的均等化。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化,是全面推动郑开同城化的坚实社会基础,也是实现郑开全面同城化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郑开同城化的最大难点所在和必须解决的十分关键的问题。为此,要以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区域共享为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分步加快推进优质教育共享、医疗机构协作、文化体育联动、区域社保统筹,逐步实现两地公共服务的完全同城化。五是社会治理同城化:打造同城化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同城化的法治保障。社会治理同城化,就是要立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制定同城化发展的公共政策,共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协同推进区域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治理一张网,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既是实现两座城市统一管理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同城化发展的坚强法治保障。作者:王建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