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张锟:构建郑州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微信图片_20220401085507.jpg

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通达时间或覆盖半径为衡量标准、包括城镇和乡村在内的连续的面状结构系统,这是一个城乡一体的空间概念,开放和连续是其基本特征。

因此,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要走区域融合发展之路,而区域融合既包括城城融合又包括城乡融合。这就是说,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必须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前提,城乡融合发展是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解决关键问题,推进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
要立足于解决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发展难题。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重点是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和长久居住,因此新型城镇化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
乡村振兴原本就是以破解“三农”问题为主线,解决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大战略,是解决乡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问题的系统工程,同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首要的是产业振兴,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布局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为的是破解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问题,这也与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发展紧密联系。
因此,解决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必须用系统思维聚焦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难题,以城乡统筹为手段,通过建立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要坚持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总方针。都市圈(圈)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妥善处理城乡关系,疏通各种要素自由流动的渠道,激发其内在活力。要坚持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总方针,构建都市圈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平衡化的产业布局、便利化的居住格局、绿色化的生态布局)、建设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提供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多方发力,构建郑州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构建郑州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以中央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文件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及《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为基本遵循,以把郑州都市圈建设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典范区”为发展目标,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建立全域统筹规划引领的工作机制。坚持规划引领的总方针,建立统一的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及修改的工作机制,统筹完善全域一体的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城镇乡村布局规划和生态涵养规划。尤其是在当前一体化、同城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机制,确保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与城乡平衡、城镇乡村布局的梯度合理与集约适度、生态布局的体系完整与科学支撑。

建立粮食生产安全的利益补偿机制。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具有担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自然禀赋和土地资源,但粮食增产不增收、一高一低的问题长期存在,存在非粮化非农化的潜在风险,探索在郑州都市圈范围内建立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为全国建立相应机制创造经验,提供示范,对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统计资料表明,粮食主产区农村居民的收入较低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所带来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以各自不同方式对粮食安全产生着不同作用。
完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关研究表明:三次产业间的融合对经济的发展、结构的优化都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区域间产业融合度越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就越有利。
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的产业融合度总体不高,作为农业大省的都市圈,郑州都市圈要以大农业为基础、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导、以催生现代新兴业态为方向,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带动、乡村参与、跨区整合的产业经济联合体,加强三产融合发展全链条产业体系的构建。
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加大对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公共交通、能源供应、信息服务、生态水系、森林湿地、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统一调度、统一管护的工作机制,加大纵横之间、条块之间的有效衔接。
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登记制度。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建立以志愿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户籍登记制度,探索建立郑州都市圈居住证制度,统筹就业指导、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父母赡养、失业救助、医疗保障、社会关怀等基本服务的政策支撑,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并对城乡兼业者以更多的自由选择,促进都市圈以劳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建立城乡一体的住房保障制度。以强化农村宅基地和城乡住房的居住属性为宗旨,统筹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城乡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衡的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可探索建立农村居民退出宅基地与落户城镇住房保障的联动机制,疏通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合法入市与合理交易的渠道;可探索建立郑州都市圈居民城乡主副宅住房保障制度。
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制度。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双层经营制度。可探索建立老年户籍农民承包地退出与基本养老保障的联动机制,以多种渠道筹措基本养老经费;统筹城乡康养机构设置、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功能拓展等项工作,提升县城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在乡村中心社区开展日间照料和老年餐饮等服务,为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提供相应的生活条件。
完善城乡均等的医疗保障和义务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制度,统筹都市圈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建立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城乡医疗卫生共同体、城乡学校教育及学前教育共同体,建立都市圈内城乡均衡的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

增强组织体系,为郑州都市圈城乡融合提供保障
建立省委统一领导、相关地市县区平等参与的领导体系。
由省委统一领导,成立郑州都市圈融合发展工作领导组或工作委员会,设立由郑州市政府主导的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机构,坚持系统思维、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加强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和统一组织。
建立跟踪研究的城乡融合发展高端智库平台。城乡融合发展及其体制机制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理论创新和政策整合,也需要顶层谋划和系统设计,需要通过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补机制缺陷。建立城乡融合发展高端智库平台,有利于及时跟踪和有效破解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过程的关键问题尤其是体制机制问题。
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创新发展与乡村运营市场主体。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需要解决乡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乡村运营主体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要鼓励国有企业主动担纲、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运营市场主体;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横向组建经济联合体,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统筹加快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中央要求,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并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的农村基层组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职责,建立对乡镇和行政村经济工作的常态化考核机制。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机制,加强干部的纵横向交流,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提供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锟∣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本文来源:顶端新闻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