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陈西川 陈冠邦
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形态,成为当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效率提升的重要载体。特大城市是所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数据要素生产消费能力,成为“以人为核心”的特大城市提升消费能力的关键,对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可或缺。
据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及住建部于2020年底最新公布的相关人口数据,我国“特大城市”有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等10个城市。10个“特大城市”占全国总人口的5.047%,GDP占全国的16.6%,其中2019年10个特大城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57824.88亿元,占全国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8017.2亿元)的14.17%,对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影响显著。
△郑州CBD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宋亚猛/图
产业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发展必然选择
提高数据要素的生产及消费能力能够促使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助力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创新成长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效率及利润率,能够通过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影响就业,能够通过影响就业者的技术水平提高就业者收入,影响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及技术变迁。
立足21世纪,“以人为核心”的特大城市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产业技术基础、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选择等,成为决定城市自身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处位置、所担负使命任务完成度的决定因素。通过在国内国际城市间的开放竞争合作中突出自身优势,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中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目标建议要求的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目标的自身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特大城市自身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如深圳市2019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7万家,新增2700多家,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62万亿元,各级创新载体225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16个,部级创新载体604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1915元提升到2019年的6.25万元,34年增长31.6倍,年均增长10.7%;成就了华为、腾讯、万科、平安等8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也成就了自身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
构建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数据要素、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
构建基于数据要素消费协同的“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协同”体系,使特大城市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担当,形成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构建形成与新发展理念相一致的数据要素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形成与新发展理念相一致的市场交易规则。
对此,我国相继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等,从我国市场体制的完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的完善、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培育新兴消费、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一致的市场交易规则等方面,完善相关规则标准进行布局。
我国制造业若要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中低端位置,除遵从现有的产业链标准之外,逐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数据要素生产与消费能力,形成自身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对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率效益、提高从业者的收入等至关重要,特大城市对此应有自己的贡献。
构建基于“引才引智”为目标的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
提高数据要素生产与消费能力,住房是背后重要的决定因素。解决住房供需结构不平衡不匹配、构建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对于促进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数据要素生产与消费能力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关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全国包括特大城市都在结合自身城市现状及住房特点落实有关满足居民住房的要求,住建部等推出了相关制度设计及与之配套的全国租赁住房试点城市,如郑州市“探索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参与保障住房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等,这些举措的共同点就是要“保障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和特殊行业从业人员、外来常住人口及新落户大学生为主体的阶段性住房困难新市民群体”,这些都对特大城市未来发展、提升居民消费层次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及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在未来的竞争发展中把握主动。特大城市应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商用部署和规模化应用,并加大对下一代通讯技术的研发及储备。
引领云网协同及算网协同的融合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降低特大城市的运行发展成本。有序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升级改造,“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提升特大城市的生活消费能级。
陈西川∣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来源:顶端新闻“中原策”2022-09-17)